2007年6月23日 星期六

人格分裂 ~"><"~

最近班上為了成果展的事忙翻了,再加上期末各科的報告一波一波來,大家的壓力都可想而知,不過忙歸忙,我總會把自身的現況投射在電影裡頭,還記得很久以前看了一部經典次文化電影"鬥陣俱樂部",描繪了一種普遍壓力大的情況下會有的下意識行為,尤其是這部電影的鋪陳和創意,讓我對此片映像深刻。"鬥陣俱樂部"是大衛芬奇導演繼"火線追緝令"之後,1999年再度與布萊德彼特合作的電影,大衛芬奇可以說是把小布捧紅的導演,尤其在"鬥陣俱樂部"裡把布萊德彼特現實生活的個性演的唯妙唯肖,在片中他把所有極端的性格演到極致,也突顯的小布精湛的演技。電影裡的主人翁是一個壓力極大的上班族(艾德華諾頓飾演),再加上生活極度不規律,每晚都失眠,久而久之開始出現反常的行為,開始做出一些壓抑許久的事,在一次搭機的過程偶然的認識了一位賣肥皂的朋友泰勒(布萊德彼特),而這位朋友開始引導他進行一連串突破自我的行為,教他打架、惡作劇、教導他如何放棄物質生活,他們兩也經常透過互相打鬥來宣洩壓力,後來組成了"鬥陣俱樂部"開始吸收成員,教導這些社會人士如何透過打鬥來發洩情緒。但是日子久了,鬥陣俱樂部發起人泰勒(布萊德彼特)開始要求進行一些極端的行為,例如燒車、打人、惡作劇,而主角也越來越覺得泰勒的行為似乎太過份而開始反彈。在一次與泰勒對談的過程,意外才發現他們倆有很多詭異的相似點,這時他才恍然大悟,原來自己就是泰勒...。講到這裡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是老調牙的戲碼,不過在1999年當時的電影,以雙角色呈現人格分裂同時又能將"梗"隱藏的如此高明非"鬥陣俱樂部"莫屬,在之後有相當多的電影仿照這種模式拍攝例如:致命ID、美麗境界等,人格分裂變成一種電影的新主題,但是而後所看到的人格分裂電影在我個人觀點看來,整體架構和創意都不及"鬥陣俱樂部",許多影評對此片也有相當多正面的看法,尤其對結局的部份(艾德華諾頓舉槍自盡)就有相當多的解釋方式。

回歸現實,當然我忙歸忙,不至於出現所謂的人格分裂,但是確實"下意識"想做一些宣洩的行為,當然不可能像電影中燒車又放火...。總之,電影裡把所有人另外一種"瘋狂性格"拍到極致,相對的電影中種種行為也被部分影評嚴詞批判,甚至有人拿"法西斯"主義來對照片中集會搞破壞的情形,如果不論這些影評,就從創意點來看,鬥陣俱樂部或許能道出某些"高壓人士"的心聲喔!~~ ^_^"

3 則留言:

rain 提到...

" 把自身的現況投射在電影裡頭 ",這是個有趣的方式ㄛ

匿名 提到...

還沒寫完不小心按到...

我猜,唱歌應該是個不錯的期末解壓方式~~

詹姆士 提到...

哈,等這學期忙完再全班一起去吧~~,電影投射喔,算是安慰自己吧,總覺得再怎麼慘也沒電影裡的主角慘,這樣感覺就好多了~~ ^_^"